陈逸男
工业企业效益保持良好态势。
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和省间壁垒。我国发电能源资源与电力需求分布很不平衡,大型煤电基地、水电基地、风电和光伏发电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北部地区,而用电负荷主要集中在东中部地区,大规模跨省、跨区域电力资源调配是我国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改革开放40年的砥砺奋进中,我国已成为装机容量超过17.77亿千瓦、220千伏及以上的输电线路回路长度和变电设备容量分别为68.55万千米和38.52亿千伏安、发电量为64171亿千瓦时的电力生产和消费大国。加快开放配售电业务,售电侧市场竞争机制初步建立。另外,可以加大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力度,发展新型大容量储能技术,规划建设区域性多能源协同利用的虚拟发电厂,实现新能源与传统能源协同利用。刘吉臻告诉记者,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在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电力体制改革推动下,我国电力市场建设从市场主体培育、体制机制准备等基础性工作,到交易机制组建完成,市场主体激活,不断发展和深入,取得了显著成效。实际上,地方保护主义和省间壁垒这类问题,是伴随着可再生能源跨越式发展和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推进而逐渐显现的,本质上是省为实体这种制度安排在新的发展阶段衍生出的利益分配矛盾,所以看待这类问题需要整体地看、系统地看、历史地看。
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要求,将输配电价改革试点为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全面推进输配电价体系建设,为实现市场化交易创造有利条件。构建互联网+电力运营模式,全面推广智能调度控制系统,开展智能电网支撑智慧城市创新示范区建设。预计到2035年水电装机达到4.5亿千瓦左右。
有关建议电力行业发展需要聚焦于高质量发展。十三五中后期电力发展预测分析电力需求方面,十三五前两年,全国用电增速分别达到4.9%和6.6%,分别较2015年提高4.0和5.6个百分点,全国各区域用电增速均有显著提升。2016至2017年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速5.8%,2018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9.4%,超出了规划预期的4.5%。坚持安全发展原则推进核电建设。
未来电网将形成主干网与局域电网(微电网)结合、交流与直流混合的新形态。电力行业需要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可再生能源消纳利用方面,2020年弃风率有望控制在10%以内,风电具备平价上网条件。跨省跨区外送通道中清洁能源电力外送比重进一步提高。水电、煤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均居世界第一。人均装机约1.11千瓦,超世界平均水平。
全国电力需求预测,综合考虑,我国电力需求增速仍将延续中速偏弱的水平,后三年年均增速调整为5.2%,十三五年均增速将由规划增速4.5%上调至5.4%,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预计为7.4万亿千瓦时。党的十九大报告描绘了我国未来发展的蓝图,并将能源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新能源发展全面进入竞争性配置时代。国家正在研究推动实施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
中长期发展展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指出,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60亿吨标准煤以内。体制机制方面,未来,我国电力市场逐步过渡到中长期与现货相互补充的健全市场结构,最终在全国范围内融合为竞争充分、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
电量占比力争达到50%,电力在我国能源发展的中心地位日益明显,电能将成为未来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的核心纽带。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发电装机达17.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
电力需求方面,预计2020年全国用电量达到7.4万亿千瓦时,2035年全社会用电量约10.5万亿~11.1万亿千瓦时,2050年全社会用电量约11.3万亿~12.5万亿千瓦时。重视与市场的深度融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提出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新能源发展由补贴驱动逐渐过渡为完全市场驱动。推动调峰气电和抽水蓄能电站建设。2019年,陕西、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广东、海南电力供需偏紧,山西、云南存在电力冗余,其他地区相对宽松。
同时,电网发展重点逐步转向城乡配电网,电网智能化水平将不断提高,电网绿色平台作用将更加显现。加快转型,拓展非电工程业务和新商业模式。
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发展空间广阔。电力供需形势方面,2018年,江西电力供需紧张,河北南网、陕西、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广东电力供需偏紧,山西、云南存在电力冗余,其他地区相对宽松。
加大对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领域的业务布局。建议进一步扩大煤电灵活性改造规模,抓紧总结试点经验,加快推进华北、西北调峰辅助服务市场化运作。
技术进步推动新能源与储能成本持续下降。关注电能替代领域,积极拓展用户侧市场。未来三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预计仍将保持增长态势。非化石能源中,核电投产规模预计无法达到规划预期,影响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0.2个百分点左右。
可再生能源就地综合应用示范模式的推广应用将加强风电就近消纳能力。结合电力体制改革新形势,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
非化石能源占比方面,15%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目标实现难度较大。全国电网保持区域电网异步互联互济格局。
平价上网的风电基地开发外送模式推广将促进解决风电外送消纳问题。非化石能源占比20%,预计达到德国2015年发展水平。
以重要流域龙头水电站建设为重点,科学开发西南水电资源,统筹水电的开发与外送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2314元,同比提高21.74%。2018年下半年公司将积极争取基础电量计划,夯实抢发电量基础。平均上网电价0.322元/千瓦时,同比上升5.91%。
二是湄洲湾二期投产,广西、福建等地区域市场环境改善发电量增加。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71亿元,同比提高21.74%。
国投电力8月14日晚间发布的半年报显示,2018上半年,公司控股企业累计完成发电量651.52亿千瓦时、上网电量631.21亿千瓦时,与去年同比分别增长19.52%和19.1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7.86亿元,同比提高27.38%。
借助科技手段,加强规划和预判,合理安排发电计划,实现全年发电利用小时的最大化。报告表示,营业收入变动原因说明: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比增长,主要原因一是2018年上半年火电标杆电价同比增加,同时,竞价电价逐渐趋于理性,电价整体水平提高。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